更新日期:
2008/07/23 12:09陳林幸虹
行政院主計處公布6月份的失業率,結果扣掉物價上漲幅度,實質薪資卻是減少2.2%,創下主計處從1980年調查執行以來最大減幅。金融研訓院院長許振明表示,如果情況再持續惡化下去,不僅所得稅徵收不公的爭議會擴大,民間消費需求也會陷於緊縮的情況。
實質薪資呈現負成長,主要是因為被急速攀高的物價給「吃掉」,但是如果和民國九○年代初期相比,當時房地產和股市都很熱絡,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的年增率還高達4%以上,但民眾卻不覺得「痛苦」,反而覺得「很有錢」。
金融研訓院院長許振明分析,當時的情況,即使被稱為是「通膨」,但因為貨幣成長率高達兩位數,也就是民眾的實質薪資成長遠超過物價上漲的幅度。他說:『那一波不是通膨的關係,因為我們累積太多的外匯存底,那貨幣成長率太高了,曾經有達到過20%到30%兩位數字的貨幣成長率,我們現在的貨幣成長率,5%,甚至3%不到,怎會怕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沬?』
許振明,他也擔憂,由於政府國庫的來源,主要稅收都是來自所得稅的徵收,如果實質薪資成長率仍持續惡化,恐會加深民眾對稅制不公的爭論,至於民間消費也會跟著緊縮。許振明認為,由於目前國際原物料價格還一時無法大幅下修,政府最好加緊擴大內需的腳步,提振國內景氣;至於央行也應該停止升息腳步,讓資金得以在市場活絡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