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行昨日公佈六月外匯存底2660.52億美元,低於俄羅斯五月2841.1億美元,首度落居全球第四。目前全球外匯存底排行,第一名為中國大陸,第二名日本。
一向被包括副總統呂秀蓮在內的政治人物,視為國力指標的外匯存底,名次高低政治味十足。去年七月,媒體一度傳出俄羅斯外匯存底將超越台灣,最後證實是虛驚一場。但近年受油價與黃金價格飆升的影響,坐擁黑金的俄羅斯外匯存底終究超越長期居第三名的台灣。
昨日央行公佈六月外匯存底,儘管中止了二月以來,持續減少的趨勢,但增幅不高,單月只增加了3.53億美元。較俄羅斯五月底數字,少了180.58億。
有趣的是,一向強調台灣是第三名的央行,上週突然派出外匯局局長段金生預先消毒,以六頁報告,強調「外匯存底不是愈多愈好,適量就好。各國經濟規模與金融情況不一,最適外匯存底因而有異。因此以外匯存底絕對數比較排行並無意義」。以美國財政部研究報告所用的四種方法,台灣外匯存底適足度遠高於平均值。
央行的說法之一,外匯存底相對於經濟規模(GDP),台灣為77.3%,只比新加坡低。說法之二,外匯存底足夠支付進口所需月數,一般而言只要三到四個月就夠了,台灣為15.7個月,只低於日本、大陸與俄國。說法之三,外匯存底與短期外債比,台灣高達8.38倍,只低於大陸。消毒完後,昨日央行低調發布新聞稿,新聞稿寥寥三行,根本忽略排名。原本例行記者會,央行官員也說臨時有事停開。
市場人士分析,儘管央行嘴上說不重要,但從今年二月起外匯存底持續減少,的確造成央行莫大的壓力。根據第一季國際收支帳,金融帳逆差首度超越貿易順差,國人赴海外證券投資成為元凶。近來,央行不斷出手,希望減緩資金外流,應該與外匯存底下降有一定的關係。